(圖片引用自博客來)
剛看完一本以為應該是推理小說,結果是社會諷刺小說的東野圭吾的『信』,
日劇「神探伽利略」的原著小說,就是這個作者,
這本完全不是推理風格的,因為是朋友的恩典牌,我才有機會一窺究竟。
主要內容是兩兄弟相依為命,哥哥為了讓弟弟完成學業,
本只想偷竊現金卻變成強盜殺人,有一個受刑人哥哥的弟弟,,
在社會上處處受歧視,不管是想完成的夢想或有喜歡的人想結婚,
也都因為有這樣的哥哥而被迫放棄,以為只要絕口不提這件事,
人生就會比較順利,但沒想到總是在順遂不久後,
偶發的事件會再次讓大家知道他有這樣的哥哥,
生活便會再度的受到影響,還好弟弟碰到一個很支持他的人,
最後還成為他的另一半,當弟弟一度不願再與哥哥聯絡時,
都是她在做協調,最後,因為要保護女兒,
選擇與哥哥做切割,不再與他聯絡。
在獄中的哥哥,把寄託都放在每月只能寄一次信上,
剛開始弟弟還很高興收到哥哥的信,
隨著人生越來越不順,他不再看哥哥的信,
甚至希望因為搬家,再也收不到他的信,
在他心裏某個角落還是有存在的親情的,
只是因為他覺得是哥哥害他的人生變成這樣,
寧願選擇不聯絡、不看信,讓自己不要再碰觸這段親情,
而哥哥也不知道每月一封的信帶給弟弟多大的傷害。
哥哥寫信給受害人,表達歉意,沒想到卻造成受害人家屬心理的負擔,
哥哥寫信給弟弟,表示關懷,一而再的,卻造成弟弟人生的創傷,
最後哥哥終於知道弟弟的處境,他不再寫信,
最後弟弟也終於瞭解哥哥的心境,他雖然不再回信,
但卻為了哥哥去獄中做了慈善演出,
在看到遠處哥哥的剎那,心中的五味雜陳,結束了這個故事。
因為是抱著以為是推理的書來翻閱的,所以看到一半差點就放棄,
最後還是看完了,也沒想到竟然有莫名的感動在心口,一直一直~~
很奇怪,明明就是一本沒有太大起伏內容的書,
只是一直在重覆敘述著身為受刑人弟弟不順遂的人生,
一直在強調受刑人的無奈與對親情的渴望,
但卻讓我想到身上總有許多包袱,不是自己願意背上的,
很多都是這個社會、你的親人、周遭環境、文化傳統加給你的,
丟不掉也揮不走,無論如何,你就是得背著。
看過許多的日劇或書籍,總會強調身家清白有多重要,
才能有好的未來,日本的這情況是比我們嚴重很多,
我記得當初在找工作的時候,大部份也都會問到家人狀況,
真不知道,如果有一個家人有前科或正在服刑,
會不會影響到公司對這個人的判斷,我沒遇過這種情況,
但至少在與平常鄰居或同事或朋友的相處上,
應該不會像日本一樣,因為家人有犯案的記錄,
就會完全不想和那人接觸。
不過,本書還有另一層面的醒思,
在考慮做不合法事時,是不是除了自己本身以外,
該想想如果因為你犯案了,會讓你的家人遭受歧視,
也許一輩子就因為這樣而毀了,
如果有受害人,那對方會有多大的傷痛,
不是只有你的事,牽一髮而動全身,大家都會受到影響的,
可以這樣想的話,那是不是想犯罪的心就會冷靜下來呢?
這應該也只適用於還有良心的人吧,
偏偏這社會上許多的犯罪者,都是只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而已,
唉~~一本小說,卻引起我無數的想法,
我覺得這本書還值得一看啦,與大家分享囉。
留言列表